Saturday, August 17, 2013

不容凋零的四五精神(四) 巾幗不讓鬚眉

在亞洲人的世界﹐一旦提起二次大戰的婦女﹐總讓人聯想起令人心痛的慰安婦。她們成為戰時日本軍人充當性發洩的工具﹐所扮演的是大時代裡悲劇的角色。

在美國人的世界﹐大戰期間的婦女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﹖


一九一七年﹐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﹐總統威爾遜宣稱是為世界的民主提供保障而戰。作夢也沒想到﹐尷尬的威爾遜發覺自己必須在國內面對另一場戰爭。一群女權運動的先鋒﹐在白宮門前示威﹐爭取婦女投票權。威爾遜起先不理睬﹐因為戰時的民眾期望全國團結﹐對示威很反感﹐不表同情。

領頭的愛麗絲保羅每天白宮門前報到﹐高舉標語﹐最後以妨礙交通的罪名被抓關起來。直到愛麗絲保羅在獄中開始絕食抗議﹐威爾遜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﹐他終於改變初衷。一九二零年﹐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﹐美國婦女得到了投票權。

從此擺脫男人肋骨附屬的形像﹐美國婦女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人權。雖然擁有投票權﹐當年的美國婦女﹐依然承襲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傳統﹐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﹐情況才有所改變。

二戰的前線﹐美國有一千六百萬人參軍﹐其中包括三十五萬的女性﹐她們從事後勤支援﹐戰地醫療﹐以及通訊文書等工作。

大部份參與戰場支援工作的女性﹐為戰地護士。

戰地護士﹐照顧傷兵。

雖然人數不多﹐戰地仍然可見女兵的身影。

男人上前線打仗﹐後方必須提供支援的飛機艦艇﹐槍炮彈藥﹐和軍需用品。要上哪兒去找那麼多的生產工人呢﹖美國政府能想到的﹐就是組織動員家庭主婦﹐讓她們學習新的技能。結果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﹐有六百萬女性﹐響應政府號召﹐投入國內軍工業和一般工廠﹐填補那些奔赴前線戰士所留下的工作空缺。

一九四二年﹐一首戰時歌曲 “Rosie the Riveter” 開始流行。歌詞讚揚一位虛擬的女工蘿希﹐在軍機生產工廠﹐為出廠的飛機打鉚釘。蘿希雖只是單獨的個體﹐但她卻代表那一整個時代﹐從事工廠生產美國女性的象徵﹐捲起袖子﹐任勞任怨﹐為國效力。




“Rosie the Riveter” 歌曲﹐膠質唱片的外套。


西屋公司後來製作一張鼓勵員工士氣的海報﹐“We Can Do It !”﹐人們將海報的女郎與那首歌曲聯想在一塊﹐賦予蘿希一幅強而有力的形象。蘿希頭戴印花頭巾﹐身著藍色工服﹐捲起衣袖﹐舉著右臂膀﹐展現肱腕的二頭肌。蘿希的形象﹐代表所有戰時的女工﹐尤其是那些取代男性﹐幹粗活費力工作的婦女。


一九四三年的國殤日﹐週六晚報刊出Norman Rockwell 所繪畫的 “Rosie the Riveter” 。登時﹐美國婦女不再擁有俏柔家庭主婦的模樣﹐一夜之間﹐她轉變成粗壯的強人﹐可以勝任傳統專門屬於男性的工作。這段打破女性禁區的文化魔術﹐一直持續到戰後﹐蘿希成為新一代美國職業婦女的象徵。

戰爭結束﹐退伍軍人回流工廠﹐粗重勞力的藍領工活﹐再次歸屬男性。但女性將 “We Can Do It !” 的精神發揮到勞心的白領階層。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﹐轉進各行各業﹐都能有所發揮﹐展現才能。現今從事醫療工作的女性﹐不再局限於護士的職務﹐醫院裡有許多女醫生。在高科技公司裡﹐有無數女性工程師。女法官﹐女律師﹐人們視為當然﹐不以為奇。其實這些變化﹐都有拜二次大戰社會觀念轉捩之功。

遊行隊伍中的蘿希Rosie



The Swingin' Blue Stars of USS Hornet﹐一群愛好音樂﹐從軍戰士的母親﹐自組一個歌唱團﹐在港灣停泊展出的黃蜂號航空母艦﹐專門演唱二戰時期﹐四十年代的 Swing Music。

最後值得記一筆的是﹐戰後美國大兵回到社會﹐發現蘿希捲起衣袖﹐賣力幹活﹐能力才幹全都不輸男性。然而戰時對慰安婦發洩的日本大兵﹐戰後回到社會﹐發現百依百順的家庭主婦﹐脫下和服革命﹐性慾解放﹐將日本的野性文化﹐昇華到一個嶄新的境界﹐也是厲害。誠所謂﹐巾幗不讓鬚眉。

11 comments:

  1. 去年吧,看了美國影集Mad Men, 劇中除了描述廣告人的職場風雲,也強調了當時女性在職場的工作地位仍然偏低,稍微想要出人頭地的,都不免以身體作交換。有朋友看了後,替劇中女性抱不平,但我想,那時的社會風氣的確如此。而Mad Men的時代背景正是戰後時期的紐約。

    從戰期的藍領蘿絲到曼哈頓的白領階級,美國女性應該還是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?

    ReplyDelete
  2. 我倒是很敬重職業婦女 看不起無才無能 愛說八卦的家庭主婦

    我媽曾是電信局員工 薪水很高 我2伯母就是那種無才無能 愛說八卦的家庭主婦 曾說要我媽把薪水拿出來 分給妯娌

    我第一次知道有 這一種女人 這麼愛錢不要臉

    ReplyDelete
  3. 切~~誰說家庭主婦一定無才無能,愛說八卦?我抗議!...!!
    雖然的確沒什麼才能,但絕對不八卦.....!! ...^^

    ReplyDelete
  4. 光年兄,臉書上有朋友(蜀東啦)說,那年頭連棒球都是女代男職?
    有電影為證:A League of Their Own
    電影我沒看過,也不知有沒有這事,跟光年兄求證一下...^^

    ReplyDelete
  5. 我可沒說: 家庭主婦一定無才無能,愛說八卦

    我是說: 我看不起無才無能 愛說八卦的家庭主婦......我是說我的2伯母

    千萬不要搞文字栽贓 情緒抹黑喔


    ReplyDelete
  6. 一九四零年九月十六日﹐羅斯福總統頒佈徵兵令﹐適齡男子有五分之一的機會﹐中籤入伍服役。

    二戰期間﹐各行各業皆受影響﹐職業棒球隊員也不例外。當時美國還沒有職業藍球﹐和職業橄欖球的比賽。職業棒球賽是百姓唯一的娛樂仍繼續舉行。只是受高手參軍的影響﹐各隊的水準實力較戰前為遜﹐觀眾也少些。本是小聯盟的球員打大聯盟﹐使小聯盟無以為繼﹐賽程減半。

    大戰期間﹐美國中西部幾州﹐開始有女子職業棒球賽。始於一九四三年﹐終於一九五四年。並非取代男子棒球員﹐女子棒球隊為新增的球賽﹐場地大小與投球方法與男子賽不同。

    一九九二年的電影 A League of Their Own﹐故事的時代背景是真﹐主題曲亦然。

    ReplyDelete
  7. A League of Their Own﹐電影的故事情節雖是虛擬﹐但女子職業棒球賽的起源﹐卻是因為美國參與二次大戰﹐人們擔心男子職業棒球賽會被取消。

    後因得到羅斯福總統的特許﹐男子職業棒球賽並未因戰事而中止。但箭已上弦﹐不得不發﹐女子棒球賽還是從戰時的子宮誕生。

    根據電影故事的敘述﹐芝加哥糖果王 Walter Harvey 發動組織女子職業棒球隊。其實真正歷史上的發起人是芝加哥小熊隊的老闆 Philip K. Wrigley (也是名牌口香糖的業主)。

    二戰結束後﹐因為觀眾流失﹐球隊老闆見無利可圖﹐只好解散女子職業棒球隊。

    ReplyDelete
  8. 光年兄真把電影找來看了?我還沒空看!等看過來有什麼想法再回頭來寫。

    ReplyDelete
  9. 這部老電影﹐可以免費在線觀看。

    http://viooz.co/movies/137-a-league-of-their-own-1992.html

    ReplyDelete
  10. 謝謝!昨晚看完了!...^^

    從球隊制服到最後業主要解散球隊時說:”難道叫戰後的男人進廚房?”,都可看出那時代的男女仍存在性別的制式歧視。我個人覺得,劇中以姐妹二人的情結在暗示女性球員畢竟還是有這些小心眼存在。

    明天一早帶女兒飛波士頓,請假兩週...^^

    ReplyDelete
  11. 兩人的情結﹐應屬來自家庭姊妹之間的競爭﹐即使換成了男性﹐兩人還是會兄弟較勁。

    在電影片頭﹐妹妹 Kit 曾抱怨父親對外人介紹她們時總說﹕“這位是我的女兒Dottie﹐而另外這位女兒則是Dottie的妹妹。” 可見妹妹很在意父親眼裡的輕重份量。

    Have a nice trip! 橡皮水龍頭拴緊些﹐別被女兒看出她的虎媽是紙作的。

    ReplyDelete